一、前言
 
  
  
 为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21世纪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社会时间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落实我院“重视基础、突出特色、注重实用”的办学指导方针,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教学改革目标,特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背景,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具有创新意识,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网络设计,尤其是医药领域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三、指导性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动态网站设计、WEB SERVICE应用开发、中医理论基础、中医方药基础等。
   
 
 五、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分为三大类:即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课程模块设置分为四种:
   
 
 1、公共基础课
   
 
 2、专业基础课
   
 
 3、医学特色课
   
 
 4、专业课
   
 
 【基本要求】
   
 
 (一)必修课
   
 
 1、公共基础课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学时及学分:108学时,6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时及学分:36学时,2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教授、多媒体教学及社会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职业生涯规划
   
 
 学时及学分:18学时,1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职业观和创业观,认知职业,认知自我,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提升职业素养。
   
 
 (6)大学英语
   
 
 学时及学分:288学时,16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语言训练。
   
 
 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要求掌握常用单词,并能借助词典顺利阅读和正确理解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最终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
   
 
 (7)体育
   
 
 学时及学分:144学时,8学分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实践训练。
   
 
 目的与要求: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为教学内容,通过合格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熟练掌握两项以上的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自觉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心理状态,调节自己情绪,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体验与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8)军事理论与训练
   
 
 学时及学分:36学时,2学分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训练。
   
 
 目的与要求:掌握一定的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国家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掌握战场救护技能和“三防”知识。
   
 
 (9)就业指导课
   
 
 学时及学分:18学时,1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目的与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就业观和创业观,增强求职择业的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从而使大学生实现人生职业理想。2、专业基础课
   
 
 (1) 高等数学
   
 
 学时及学分:144学时,8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为相关的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线性代数
   
 
 学时及学分:36学时,2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线性代数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为相关课程打好基础。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掌握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方法,了解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
   
 
 (4)电路基础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电工学及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计算方法,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5)模拟电子技术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中晶体管的原理和特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内容和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机设计方法,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6)数字逻辑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了解数字逻辑的基础理论、实现数字电路的工艺器件原理、掌握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重点掌握数字电路设计方法和实现方法、培养对硬件设计的兴趣、了解目前数字系统设计的概况、了解用可编程器件实现数字电路的方法。
   
 
 (7)计算机程序设计
   
 
 学时及学分:63学时,3.5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算法,提高编程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风格。
   
 
 (8)数据结构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类型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以及查询和排序的各种实现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9) 操作系统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基础。
   
 
 (10)数据库原理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
   
 
 (11) 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检索信息、组织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专业课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组织结构、工作原理,掌握微机组装与维护的方法及技巧。
   
 
 (2) C# 程序设计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的方法,为今后的软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3)计算机网络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网络协议、通信原理。
   
 
 (4)Web Service应用开发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web service架构、连接、异步调用、串行化、状态管理及以大数据传送等,学会如何开发高性能的Web Service应用。
   
 
 (5)Web数据库应用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网络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开发方法,使学生能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运用计算机网络从事经济商务等活动,应用、维护和开发网站打下坚实的基础。
   
 
 (6)计算机网络安全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与实践,使学生了解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以及网络安全加固、安全审计与敏感信息跟踪等网络安全运行的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7)汇编语言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用汇编语言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
   
 
 (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硬件连接,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技术,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
   
 
 (9)JAVA程序设计基础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应用程序的开发。
   
 
 (10)JAVA网络编程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Java网络编程的基础知识及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与编程技术,能够完成基本的网络通信程序和分布式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
   
 
 (11)软件工程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文档等软件工程中的基本概念与技术。
   
 
 (12)医院管理学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掌握医院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熟悉医院管理的程序、目标和任务,学会医院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13)医院信息系统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设计思想及其应用方法。
   
 
 (14)LINUX操作系统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UNIX操作系统的基础应用。
   
 
 (15)嵌入式系统
   
 
 学时及学分:36学时,2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限定选修课
   
 
 1、医学特色课
   
 
 (1)中医理论基础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治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其它中医课程打好基础。
   
 
 (2)西医理论基础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掌握正常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相互关系、重要神经、血管的体表投影及常用的肌性骨性标志。掌握生命物质的基本活动过程,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和调节机能。熟悉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3)西医诊断基础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能初步掌握西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掌握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掌握血、尿、粪常规检查及其他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掌握心电图及影象诊断的适应症,熟悉或了解其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4)中医方药基础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疾病学概论、病原学、免疫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的一般规律。
   
 
 2、专业课
   
 
 (1)网络信息检索
   
 
 学时及学分:36学时,2学分
   
 
 教学方式:理论讲授和实践
   
 
 (2)网页设计与网站规划
   
 
 学时及学分:72学时,4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和网站规划的基本理论,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离散数学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离散数学的各个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
   
 
 (4)多媒体应用基础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与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多媒体技术基础理论以及应用,并会熟练应用。
   
 
 (5)网络技术与实践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与实践,使学生熟悉各种网络服务,熟悉服务器的搭建与维护,组网技术,为今后的网络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6)电子商务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与实践,使学生熟悉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商业运营模式。
   
 
 (7)平面设计基础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创作思想与设计理念,熟悉常用软件的基本用法。
   
 
 (8)大学物理
   
 
 学时及学分:144学时,8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验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掌握力、热、电、光、光谱学、电子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近代物理学基础和常用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9)JAVA企业开发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Java应用程序开发、JSP网络程序开发工作,并能初步掌握J2EE企业构架体系。。
   
 
 (10)MySQL数据库管理
   
 
 学时及学分:54学时,3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和实践
   
 
 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及实践,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能解决基本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专业实习
   
 
 1、见习:自在校学习的第二年始,每年暑假要求学生到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IT企业等相关部门见习,并提交见习报告;
   
 
 2、实习(实训):专业实习安排18周,在第八学期进行,包含毕业设计(论文)。
   
 
 七、学分比例及修习学分
   
 
 
   
 
 理论课学分比例表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占必修课学分百分比
         | 
   
 
    
    |   必修课
         134.5学分
         |  
      社科类课
         |  
      18
         |  
      13%
         | 
   
 
    
    |   外语课
         |  
      16
         |  
      12%
         | 
   
 
    
    |   体育课
         |  
      8
         |  
      6%
         | 
   
 
    
    |   专业基础课
         |  
      41.5
         |  
      31%
         | 
   
 
    
    |   专业课
         |  
      51
         |  
      38%
         |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占限选课学分百分比
         | 
   
 
    
    |   限选课
         47学分
         |  
      医学特色课
         |  
      12
         |  
      26%
         | 
   
 
    
    |   专业课
         |  
      35
         |  
      74%
         | 
   
  
 
 
 学生毕业应修习的学分:
   
 
 理论课学分:179.5学分,其中必修课134.5学分(75%),限定选修课30学分(17%),任意选修课15学分(8%)。
   
 
 实习学分:25学分,其中毕业设计(论文)15学分,毕业实习10学分。
   
 
 八、成绩考核与学位授予
   
 
 成绩考核形式分:考试、考查两种。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反馈信息,各门课程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考试。应尽量利用计算机系统管理题库,做到考教分离,加大客观题机读阅卷的比例。除书面考试外,应增加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提问、练习、实验、见习等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操作成绩及期末书面成绩,均应按相应比例计入总分。要不断进行考核方法的改革,探索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考核管理机制,对不同要求的课程,考核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毕业实习期间,必须进行考核,既要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又要考核学生的实习态度。毕业实习后期,学生要完成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并要通过答辩。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规定学分者准予毕业。同时达到规定的绩点要求及各类综合考试、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河南中医学院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规定(试行)》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九、指导性教学进程
   
 
 教学进程见附表